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全新A5L Sportback到底做到了哪些突破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8 04:54:36 浏览:37375

新款的国产奥迪A5L除了动态感受,几乎没有什么秘密了,但你们有没有发现,奥迪一直有点藏着掖着,感觉什么都说了,又什么都差一点。

再加上海外原本A5、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、一汽奥迪三厢版,如果真把三台车放你面前,你真的能一眼看出谁是谁?

这可能正是奥迪开始变得聪明的地方,因为在这之前,令奥迪设计师最费解的地方是,如此大的一个中国市场,为什么更爱德国原版?

所以干脆这次公平点,三厢版Sedan给了一汽奥迪、掀背Sportback给了上汽奥迪。

那么问题来了,Sportback和Sedan你们更中意哪一款?

掀背尾门+无框车门+宽体车身+空气动力学套件,才能对上味,少一样都会觉得奇怪。而写这篇内容的目的其实是给自己理清思路,毕竟上市后高低会买一台,多少看清楚一点,会更对得起自己的选择。

首先是,新款A5L味道有哪些突破?

看到一份资料,新款A5L Sportback造型设计是由德国设计师Jakob Hirzel带领设计团队操刀,顺便查了一下Jakob Hirzel的资历,发现是个老手,上一代奥迪A5也就是第二代就出自于他之手。

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迭代相当成功,他让A5公认为最美奥迪,当年对优雅的拿捏不输奔驰E级Coupe,而9年后的第三代相当于他想再次颠覆自己。

这次是从MLB EVO跨越到PPC平台,相当于所有的设计都需要重新去考虑美感,所以当时Jakob Hirzel在设计这一代A5时候原则是:A5必然以动感、姿态与脱俗的气质而惊艳世人。所以在A5L Sportback的设计上,他保留了几乎所有的欧洲A5的设计特征与核心设计元素。

之前去摄影棚拍摄的时候,我从不同的距离去感受过新款A5L Sportback的侧面轮廓,很离奇的地方在于,这次加长轴距之后完美没有破坏掀背式轿跑的美感,而且车内后排空间感上比海外A5体感上能大出30%,这设计功底不摆了。

其实原理是,即使是这次国产也严格遵循了A5历代的一个规律:0.59的轴长比。但其实实际带来的变化是掀背尾门开合的角度变大了,目测装载能力能比三厢版A5L大出一个级别。

同时我觉得Jakob Hirzel对A5L Sportback还看得出来一些偏心的地方,例如更有力量感的前脸、RS5的空气动力套件、RS轮毂……,这些装备放在之前几乎只能在S5上才能看到,这次算是给到A5L Sportback的福利了。

而且经得起验证的是,所看到的这些,全是原版,也不受后期年审影响,是不是觉得舒服了?

再来是,新设计到底有哪些突破?先是灯厂的专属,前后车标发光就不说了,全球保持一致,特别之处是尾部为奥迪第二代数字OLED尾灯,其前后大灯支持8种数字化个性签名,可组合演绎多样化的灯光主题,现场看上去科技感很强,期待在路上看到的样子。

然后是激光雷达刚好无感融入到前包围的两侧,而且整个辅助驾驶和华为合作,整套硬件的算法应该是经得起验证的,我提车后准备先来几百公里实测,感受一下它和各种“界”之间有没有区别。

重点说一下车内,整个座舱终于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奥迪养眼的设计了,前面一整块3D曲面屏把液晶仪表和中控屏无缝融入,而且有一说一,比宝马的长方形大屏要更符合我的审美。

使用感受是曲面结构有点带放大镜的效果,视觉看起来比原始尺寸要大,而且高清不反光,同时在触控上带有反馈,听觉和触感上都比较高级。

另一项突破就是新款的全景天幕,带PDLC调光玻璃,整个纵向划分了9个独立调光区域,据称有4种调节模式,还能与氛围灯系统进行配合,这是我极其期待的地方,尤其是夜晚。

而针对夜晚的情绪价值,A5L Sportback还有一项重要的突破,就是这次氛围灯分设计了三种光源,分别为线光源、面光源和鱼鳞点阵光源,每一种光源既能独立控制又能相互配合,也就是你们能想到的车内氛围它都考虑到了,在搭配上这次新设计的豪华运动一体式座椅以及BANG & OLUFSEN 音响,这类配置的组合,想着都有点激动。

最后是,机械素质上有哪些突破?

其中键盘值最高的必然就是第五代的EA888,这里面的科技就太多了,例如500bar的缸内直喷、VTG可变截面涡轮、集成式水冷中冷器以及EA888 Evo5 独有的电驱动气门正时调节系统……

就这么来说吧,2.0T几乎所有的黑科技全在这台车上,这些技术还十分的成熟、耐用,而关键是相比插混车型后期的维护成本更低、保值率更高。

而且相比德国那边的新款A5,整套动力的数据也更优秀,有没有觉得这次上汽奥迪有点拼了,具体感受现在没法猜测,但按照这种账面数据来看,估计又会出现“德国人更羡慕的A5L是中国造的”这种现象了。

那为什么这是我今年十分期待的一台燃油车?我觉得上述理由已经足够了。

值得庆幸的是,在当下依然还有这些品牌在全面投入内燃机技术,持续给我们想要的那种“需要机械摩擦才能有的沟通感”,我认为这个时代需要,更有人愿意去创造,这才是人与车之间的最佳平衡。